欢迎访问保山第一中学官方网站!
110周年校庆
校庆丨保山一中办学历程系列报道(一)
发布日期:2023-10-24 阅读:13464

百十正芳华,逐梦再出发

永昌学风,诞我学堂,教之育之,塑我荣光


    保山,古称永昌,是滇西地区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之一,自东汉以后为历代郡、府、司、署所在地。西汉时期,受中原文化影响,逐步开启了当地文化教育先河。


    东汉永平十二年(公元69年),哀牢王归顺汉室,汉明帝设永昌郡,加强永昌地区与中原地区交流,促进汉文化在永昌地区的传播。


    元至元二十九年(1292),永昌府建立府学。云南纳入明王朝统治后在保山建立金齿军民指挥使司,司署衙门驻地永昌。


    明洪武十六年(1383),永昌府学被毁。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),官府募捐筹建孔庙,办学开课。明永乐十七年(1419),金齿军民指挥使司在永昌城中正坊重建文庙,供奉孔子,开办学校,选军民弟子入学,命名儒生,余子禧为儒学教师。


    明正统九年(1444),刑部右侍郎杨宁与黔国公沐斌到金齿参与滇西军务,时值边疆稳定,偃武修文,大规模扩修文庙,建立金齿军民指挥使司庙学,文庙供奉孔子及颜渊、曾参、子思、孟轲诸贤像。扩建后的庙学成为当时滇西规模最大、最具影响力的官办学府。明嘉靖三年(1524),金齿司庙学改为永昌府学。


    明、清时期,除官府设立官学外,私塾逐步在民间发展,至清末保山形成书院、府立学堂、私塾共存的办学模式。明朝推行戍边屯垦制度,大量中原移民移居永昌,带来中原传统文化与尊师重教的风尚,促使永昌地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迅速发展。


    辛亥革命以后,云南省政府在保山设立云南省立第六师范学校(即现保山第一中学),是云南省首批建立的七所师范学校之一。民国元老李根源称誉保山一中为“天南学府”。


    永昌古郡凝聚千年的建学风气,使保山这片土地成为滇西地区文化繁荣的象征。数千年来一代代先辈的积累与沉淀,为保山一中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。根植于这片文化土壤,保山一中将永昌学风传承发扬。不止现在,保山一中会在这种永昌学风的浸润下继续书写文化芳华!